第689章(1 / 2)
不过在剧烈的缠斗当中,双方也匆匆看到过对方那半张的圣旨的大概内容了。
——神熙女帝大约认为自己马上就要驾崩,圣旨上写了“朕若不豫危殆,着皇太子登基,可尊朕为太上皇帝矣。……”
可现在,神熙女帝已经“稳定下来了”,不至于危殆,尊卑孝道之下,裴玄素这边也能掰扯的。
这才是张蘅功等人决定放弃的原因。
东宫一行人互相掩护,直接丢下梁默笙,匆匆遁入地道之内,持半张圣旨离去了。
藏书殿之内,书柜翻侧书籍倾泻一地,狼藉一片,灯已经点起来了,江元和梁默笙也都已经被制服。
裴玄素瞥了一眼地道口,没有吩咐韩勃等人再追,大家热汗腾腾呼吸粗重,赵怀义急忙呈上刚才激战中韩勃抛给他的半张圣旨,裴玄素淡淡瞥了一眼内容,他拿的是有盖玺的下半部分,“烧了。”
贾平马上还剑入鞘,端了个火盆来。
赵怀义便将半张密旨投进火盆里,当众就给烧了。
裴玄素自火盆收回视线,瞥了江元和梁默笙一眼,后者一个愤怒一个色厉内茬,都被堵了嘴。
裴玄素已经命人把窦世安叫过来了,梁默笙这样一个私通东宫的蛀虫,不需要继续存在了。
不过梁默笙有明面身份,裴玄素刚接手大权不久不欲给人内讦的诟病之处,就让窦世安过来处理。
至于江元,裴玄素吩咐:“押下去,我稍候亲自审。”
他这趟的第二个目的,就是江元了。
江元被赵怀义和韩勃卸了关节,亲自押下了,带着人呼啦啦去了。
没多久,窦世安也赶到了
这事儿到了尾声,地道门打开,方才下地道的宦卫鱼贯而出,结果并未出所料,未能堵住张蘅功等人,后者飞速杀出去了,沿着地道很快遁离。
窦世安和羽林卫副指挥使张鳞破口大骂,当场就提着梁默笙去了。
……
两仪宫,灯火通明。
明太子接过半张圣旨,阴沉着脸,张蘅功等人愧责上禀并跪地请罪,被他挥手叫起了。
明太子已经听完张蘅功禀的另一半圣旨大概内容了,他脸色沉沉如雨,冷冷道:“果然就算传位都不让我痛快。”
他冷嗤一声。
明太子直接把半张圣旨掷在地上。
这张圣旨只剩下一半,已经没大用了。
但即便全张圣旨都拿到手,目前也发挥不到他想要的效果。
随着神熙女帝伤况稳定陷入昏迷的消息传实,这是对东宫最不利的局面。
神熙女帝占着帝位,明太子手持太祖遗旨,朝堂皇城和东都城外仍处于两军对峙的局面,持续时间越长,东宫位置其实就越尴尬。
只不过,神熙女帝还刚刚昏迷,现在还不适宜有其他明面上的大动作。
国朝情况复杂,天子之位,不是硬摁着就能坐上去了。
他是皇太子,只差最后一步而已,就能顺利成章。
明太子垂眸,心念转了转,抬起眼睛。
他冷冷道:“把这东西捡起来,收好。”
将来也不知会不会用上,半张,多多少少也可能有用。
虞清急忙跑过来,把半张圣旨捡起,用匣子装好,收进暗格里。
……
双方很快就斗起来了。
先是舆论战。
裴玄素从偏殿出来后就密锣紧鼓,一直都没停过,把半张圣旨烧了,梁默笙交给窦世安去处理之后,他立即就往外放了消息。
——少帝是明太子杀死的,太祖皇帝从未秘谕明太子兵谏弑母,水道水闸和太祖遗旨等一应事物俱是明太子私下杀死少帝后,自少帝手中偷夺而来的。
换而言之,即是明太子弑兄,大逆不道大不孝矫诏谋反弑母了。
明太子麾下势力组成绝非无懈可击,而尤其是军中的绝大部分将领和兵士,他们心中稳定的最大的因素,就是这场兵谏说破大天也不是谋反,他们是奉太祖圣旨的。
另外,这是动摇明太子的立身根本了。
皇太子,太祖嫡子,国朝名正言顺继承人,就是明太子此刻最重要的立身根本。
矫诏,弑兄,少帝乃太祖亲传扶持上位的,悖逆了父皇;加上大逆不道谋反、弑母。如果这些罪名全部砸实,明太子将立即成为罪人,皇太子之位立去。
明太子冷哼一声,他早有准备,立即反击,也放出了流言——裴玄素下药,致使神熙女帝昏迷不醒,阉人乱国窃权。
两边立即澄清,明太子这边,他是太祖嫡子,唯一可能在神熙女帝手底下不遭殃的儿子,少帝若出事,太祖皇帝将遗旨之事托于他之手,也说的过去,毕竟也合情合理。
裴玄素这边澄清更简单,半朝文武,伏跪接旨,还有皇帝当面口谕,神熙女帝神志清醒的。
裴玄素和寇承嗣接的旨,甚至是敕命。所谓敕曰,也就是皇帝亲自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