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90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董长筠带着一名少年来到祝澜面前。

“他叫萧浅,这孩子办事牢靠,有他护送你们,可保无虞。

来,萧浅,见过二位姑娘。”

萧浅的年纪看起来还没有祝青岩大,剑眉星目,生得十分俊朗。

“二位姑娘好!”他向祝澜二人抱拳一笑,露出两颗虎牙。

祝澜二人亦笑着回礼。

出发前,董长筠又叫住了祝澜,对她道:

“对了,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。昨日追杀你们的那个女子中了老夫一镖,老夫后来又派人顺着血迹与马蹄印探查了她的行踪,发现她并未向北疆的方向而去,也没有到附近的镇甸治伤。”

沐儿没有回营?祝澜微微皱眉。

“那二爷可发现她最后去了何处?”

董长筠摇了摇头。

祝澜沉思片刻道:“我们从云州来时遇到一条岔路口,一条通往陇右,一条通往京城。她应该是回到那个岔路口,走官道赶去京城报信了。”

二爷,从陇右前往京城多是山路,崎岖难行,不如我们也折返回去,从官道回京?”

董长筠却道:“镇北王若真对你们动了杀心,只怕一击不中,还会派出其他人沿途截杀。

从陇右山路回京,虽然远了一些,但这毕竟是董氏的地盘,沿途都是我们的人,要安全得多。”

的确,护卫的命也是命,毕竟都是董长筠的人,若真遇上危险有所折损,祝澜自己心中也会过意不去。

于是她不再多言,听从董长筠的安排。

……

众人辞别董长筠,骑马而行,很快出了蓬莱镇。

行至晌午,众人寻了一处树荫小歇。

萧浅去溪边取了些清凉的溪水,在祝澜二人身边席地而坐,将水囊递给二人。

“两位姐姐竟然会骑马,真是少见!”

萧浅一笑起来,眸子亮晶晶的,十分讨喜。他性子开朗,又与祝澜二人年纪相仿,很快便混熟了。

祝青岩接过水囊喝了几口,笑道:“骑马算什么,女子还能上阵杀敌呢!”

“我也想上阵杀敌,家主说等我长大了,也能去当个将军!”萧浅说道。

祝澜想到什么似的,问他:“你姓萧,不是董氏族人,为何会留在董家?”

“哦!你问这个呀。我和我哥是孤儿,是二爷收留了我们,还教我们武艺,后来我和我哥长大就留在董家当了护卫。”

萧浅说完想了想,又补充道:“虽然说是护卫,但二爷待我们很好的,如亲生父亲一般。”

祝青岩听到后“咦”了一声,“你哥哥?他也在府上么,我怎么没有印象。”

“我哥在京城呢。”萧浅烤着一个番薯,随口说道。

“太子妃娘娘你们认识吧,她是我们大爷的女儿,小时候她和我哥经常带着我爬树玩呢。

后来她嫁到京城去了,当时还是我哥亲自护送的呢。再后来我哥他就留在京城了,现在应该也在太子府——嘶,好烫好烫!”

刚烤好的番薯在萧浅手里蹦跶几下,被掰开递给了祝澜二人。

萧浅露出一个带着几分讨好的笑容。

“二爷本来让我把你们送到京城就回来的,但是……”

“你想见你哥?”祝青岩问。

萧浅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耳朵,“是啊,但我没去过京城,也不知怎么才能见到他。”

祝青岩把目光投向祝澜。

祝澜轻轻咬了一口冒着热气的番薯,表示此事不难,自己可以帮他们兄弟二人见一面。

生乱

五日之后的清晨,京城城门尚未开启,便有一匹快马驮着一个萎靡的人影来到了城门下。

沐儿嘴唇发白,整张脸都没有什么血色,上衣后背更是有大片早已干涸的血迹。

那道金尾梅花镖造成的伤口仅仅做了简单的包扎处理,但由于长途奔波,伤口已经溃烂,正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恶臭。

“来者何人?”守城的卫兵喝问道。

沐儿体力不支,终于从马上摔落下来。

卫兵捂着鼻子靠近她查看,终于听到她口中传来虚弱的声音。

“赵德……我要见赵德将军。”

赵德出身北疆大营,如今是京城守卫的下级军官,负责城门附近的巡逻。

他听到消息赶来立刻认出了沐儿,于是挥退手下,独自来到沐儿面前。

沐儿艰难地睁眼,看清是赵德后,缓缓从怀中取出一个带血的信封。

“此信交给……祈王殿下,要快。”沐儿说罢便昏死过去。

赵德知晓沐儿是王爷身边的亲信,冒死送信必是大事,半点不敢耽搁。

他命人去城里找大夫,自己找了个由头向统领告了假,揣上信匆匆赶往祈王府。

……

祈王府。

“殿下,发生何事了?”

慕容潋来到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